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信动态
临海市经信局全力以赴加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发布时间:2020-03-09 11:21 来源:台州市经信局 点击数:


疫情防控期间,临海市经信局及早部署、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坚持“两手硬、两战赢”不动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推动企业应复尽复,着力破解问题,最大程度释放产能。截至3月4日,全市企业产能恢复率96.33%,已投运小微企业园及入园企业复工率100%。

一是早谋划,逐步优化复工“流程图”。坚持“疫情防控是命令,复工复产是责任”,及时根据疫情防控动态,于2月1日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率先启动谋划企业复工复产方案。后续在核准企业复工复产的操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平衡“疫情防控”和“企业便利”两大因素,不断创新举措,通过下放核准备案权限到镇街、改变前期企业复工“核查核准制”为“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进一步简化企业复工手续,跑出复工加速度。

二是严要求,帮助企业把好“防疫关”。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企业复工复产的前提,严格要求企业落实“一企一方案”,做到防控机构组建到位、复工防控方案到位、员工健康把关到位、防控物资准备到位、场所防疫消杀到位、安全生产保障到位,并向属地乡镇(街道)提交备案承诺书及相关资料,报备后复工。针对企业防疫物资短缺问题,主动汇总企业需求,帮助协调货源,累计为企业解决口罩20万只,额温枪1350个,水银温度计3700个。

三是包干制,推进精准帮扶“网格化”。第一时间成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组建四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队,网格化对接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和19个镇街,加强对镇街及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流程、政策的指导和帮扶,同时建立问题快速反应机制,现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问题100多个。加大未复工复产企业帮扶力度,每日开展企业复工复产电力监测,分乡镇对规上工业监测企业用电恢复率进行排名通报,督促镇街进一步深化“三服务”,大力度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局四个工作组赴包干镇街对未复工企业开展全覆盖大走访活动,实地了解企业开复工困难问题,通过协调包车、包列和挖掘本地劳动力潜力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员工返岗难等问题,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截至3月4日,全市规上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用电恢复率达103.0%。

四是保供应,建立驻企“服务员”。派出业务骨干一对一包干全市12家防控应急物资重点保障生产企业,帮助协调复工复产难题,推动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统筹做好市本级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和上级物资调拨任务。如帮助临海市天诚防护用品厂协调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解决企业纺粘无纺布和熔喷布等原材料紧缺问题;全力支持和服务伟星拉链圆满完成国务院15万条医用防护服拉链调拨任务,台州吉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超额完成省医用隔离眼罩和护目镜调拨任务。推荐9家企业列入省级以上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将享受更大力度的财政和金融资金支持。

五是促联动,破解产业链“配套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抱团开展复工复产,做到“复工一个,带动一批”。永强集团通过帮助配套企业解决口罩等防疫物资、共享设备等方式带动了46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抓小微园区联动,根据园区企业“产业相同、行业相近”,推动共享原料、物流、员工,再帮助解决共性问题,推进集中复工复产。积极协调市外配套链复工复产,建立政企对接平台,通过上级和兄弟县市经信部门协调市外关联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六是扩产能,按下口罩转产生产“加速键”。建立口罩生产专班,开通绿色通道,协调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支持企业满负荷生产扩产。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对3月10日前新购置到位口罩生产设备并形成产能,且列入省、台州市清单的口罩生产企业,按投资额100%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列入临海市级清单的企业,70%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同时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生产,鼓励和动员有条件的企业在防疫期间转产紧急防护民用口罩,对响应政府要求,应急转产的企业,可享受同等政策支持和补助。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日产量力争达到30万只以上,目前日产能已达11万只。

七是大力度,打出助企政策“组合拳”。制定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16条意见,围绕加强金融保障、着力企业降本减负、加大外贸出口支持、优化政府服务等四方面,打出强有力“组合拳”,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开展疫情防控支持政策咨询解读专项服务,编印疫情防控支持政策汇编,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形式将疫情防控扶持政策宣传到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编印政策汇编1000本,累计宣传企业1224家。

(临海经信局)



[返回] [关闭]